专家之声

专家之声
您的位置:

张晋芳:亚投行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05作者:张晋芳浏览次数:1

       亚投行作为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多边性金融机构,其宗旨是为推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此外,亚投行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过程中,也将会带动沿线国家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各国间的金融合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内涵,从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转型、提高我国经济影响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亚投行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作用,并探讨了亚投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一带一路”战略内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基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所构建的古代商业贸易线路,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引发了国内外各界积极规划构建方案的热烈讨论。“一带一路”中的“一带”和“一路”分别对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构想,它是顺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趋势,符合各国加快经济发展愿景,内涵丰富、区域覆盖面广泛、包容性强的巨大发展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意义非凡,它承古传今,寄予了我国期望通过“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枢纽,依托设施、资金、市场、技术等共享资源平台,实现区域内的互通有无、互利共赢,打造沿线区域和国家全方位的经济开放体系,通过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积极推进亚洲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降低投资成本,致力于实现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二、亚投行对“一带一路”的影响分析

 

       亚投行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简称,它立足于打造亚洲区域内的国际金融体系,助力于亚洲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一战略构想与“一带一路”倡议所规划的战略蓝图高度契合,只是二者在战略构建中的主体地位不同,“一带一路”是作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目标,而亚投行将作为实现该战略目标重要的战略手段和金融后盾。亚投行的成立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乃至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新的经济增长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首要面临的问题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以打造集海、陆、空为一体的交通走廊,构建涵盖水电、煤电、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的能源板块,并建立囊括电信及互联网的信息通讯网络,从硬件和软件设施两个方面为“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给予双向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需要十分庞大的项目投入予以支持,而亚洲区域现有的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所能提供的贷款额度相对有限。亚投行将通过吸纳全球资金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稳步推进,以弥补亚洲开发银行的这一短板,为推进亚洲区域的互通有无提供强大的金融后盾。

 

       (二)提高我国的经济影响

 

       虽然,目前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是在全球经济规则制定过程中,我国仍然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发展中国家所结成的经济同盟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我国作为整个发展中国家里的佼佼者,从改革开放至今,就逐步融入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当中来,参与能力和参与范围也日益拓宽,使各国对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家形象有了更为深刻认知,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一带一路”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球性战略举措,这一战略布局的问世,以及以此为基础提出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等倡议,曾一度引起了世界各国关于互联互通、经贸合作的热议。而此倡议下所勾画的以丝绸之路为纽带,实现中亚和中东等地区的能源、欧洲和东亚地区的技术以及我国资金和产业聚合的战略构想,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亚投行作为“一带一路”顺利推进的强大后盾,对于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增强我国在亚洲区域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影响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国也应该以更为自信的姿态,勇敢地将我国的利益诉求和困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表达出来,积极加深与周边国家的沟通和交流,以实现亚洲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过去所依托的“人口红利”优势不复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当前,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我国出口商品的绝大比例,一旦我国所具备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必将从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产品与同类产品的竞争力,而过去呈现高速发展的钢铁、船舶、平板玻璃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窘境。

 

       随着亚投行资金的注入和沿线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加强的同时必将开辟出新的出口市场,这将为缓解产能过剩的窘境提供了很好的渠道。此外,依托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传统的地域间点、块状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间经济的互联互通,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等地区的转移,实现劳动力和资源向优势产业的投入。

 

       与此同时,我国还应加快优势产业对外投资和发展的步伐,加强国际间的产业合作,推进各国在环保、新型能源、信息通讯等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通过“一带一路”这个平台,实现我国上下游产业和替代产业的共同发展,共同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内的产业布局优化。

 

       (四)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对外出口总额急剧攀升,与此同时,人民币的自由使用程度正逐步加深,世界各国对于人民币越发关注和认可。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上,人民币纳入SDR这一议题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响应,并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这一历史性事件为我国货币走向世界开启了新的征程。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效利用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机制,并依托亚投行所致力于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动了我国与东盟、欧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加大了我国货币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这一战略举措对于提高我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大力推进区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各国经济交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亚洲经济共同繁荣的纽带。亚投行作为实现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多边投资平台,克服了基础设施建设中面临的巨额资金缺口这一难题,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全球资金的流通速度和使用效率。它的助力终将随着基础设施项目的稳步推进,推动区域间货物贸易流转的速度,实现国与国之间经济的协同发展。此外,它将通过推进我国高铁、高速等设施网络“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国与国、国与地区和地区与地区间的交流,从而带动包括区域间发展模式、区域间合作方式、区域间发展战略等内容的发展和创新,进而共同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实现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共同增长。

 

 

       三、亚投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项目收益率偏低

 

       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资金需求规模大、使用时间长、收益率偏低,而亚投行成立时间短,融资模式相对单一等问题,造成亚投行在市场融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这就要求亚投行在运营过程中,一定要打破单一投资项目的视角,要积极进行整个产业链条上相关资源的整合,将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纳入到投资体系当中来,形成一揽子投资计划。否则,基础设施的推进不仅面临融入资金困难的问题,还将面临无力偿还的困境。

 

       (二)运营经验相对欠缺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亚投行提供了数目非常可观的投资项目,但是在具体项目的选择、评估以及具体运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需要通过亚投行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做出精准定位。这就要求亚投行建立一套完善的治理标准体系,但它运营时间较短,实践经验不足,亟需获得战略投资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指导者和技术支持者。

 

       (三)投资安全面临较大风险

 

       亚投行的出资国构成中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且政治环境、文化内涵、宗教信仰等方面也相对复杂,这就增加了亚投行服务“一带一路”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即使中国与各国建立了相应的投资意向,也可能由于各国外在环境的差异遭遇协调困难等问题。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受到世界各国多方的排挤和猜疑,这无疑都加剧了亚投行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

 

 

       四、亚投行推动“一带一路”的对策

 

       (一)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

 

       对于亚投行而言,作为一家新兴的多边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不是很明确,在具体项目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流程中还欠缺实践经验,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完善,社会认可度还有待提高,这些内容对于亚投行的融资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使得它在短时间内难以克服自身的约束实现大额资金的融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随着沿线相关项目的实施,亚投行行所承受的融资压力会更大,如果仅依靠亚投行成立之初资金投入和公共投资,融资速度慢、规模小,难以负担沿线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亚投行应从资金来源、融资模式、融资手段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并建立相对完善的融资体系,并通过PPP等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本,为沿线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相对稳固、持续的资金投入。

 

       (二)借鉴国际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

 

       亚投行作为一家新兴的多边金融机构,在管理体系、融资模式、实践经验等方面还相对欠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TWB)、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金融机构已运行多年,长期致力于解决各国国际收支失衡、资金短缺、协调各国行动等内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并形成了相对稳固的融资模式,在整个国际市场中奠定了稳固的市场地位。亚投行应明确它的运营宗旨和致力解决的核心问题,积极向西方国际金融机构学习,借鉴它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从它们失败的案例中汲取教训,逐步完善其运营管理模式去真正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三)加强沿线国家的沟通

 

       亚投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各国经贸合作的平台,立足于解决各国在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如:资金缺乏、融资受限、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等问题,以实现亚洲区域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互惠互利。在具体的实施推进中,亚投行应多方听取各国建议,在差异中求共识谋发展,淡化主导亚洲经济发展的“霸权”形象,共同推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

 

       (本文转自:《经贸实践》2018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张晋芳,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